close

【中華日報】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就醫比例低
記者黃微芬/南市報導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簡稱ADHD)是兒童精神科門診中最常見的一種精神心理問題,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兒童保守估計至少有3-5%,平均每一個班級至少有一到兩人,不過台南市立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陳信昭指出,實際上到兒童精神科就醫求助的比例不到三分之一,若未能治療,常會合併其他問題,影響病童身心發展至鉅。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主要症狀有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和衝動;其中注意力不集中常見現象包括粗心、易分心、經常遺忘常規事務、經常遺失活動必備之物、組織規劃能力欠佳、難以獨立完成課業等;過動症狀常見現象包括經常扭動不安、無法安靜坐好、話很多、經常處於活躍狀態、在不適當場所走動奔跑等;衝動症狀常見現象包括沒耐性、難以等待、經常打斷別人活動或談話等。

 

  醫學上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定義,必須不符合發展階段的注意力不足或與年齡不相稱的活動量過大及衝動性,且症狀持續至少六個月,導致學業或社交功能障礙,並在七歲以前症狀即已開始。

 

  陳信昭說,根據研究,大約3-5%學齡兒童患有此症,而且多在三歲以前就有症狀,但大多直到上學後才被診斷發現,且實際就醫比例還不到三分之一;一旦未經治療,病童可能會合併其他方面的問題,例如學習成就低落、自尊心低落、偷竊及說謊等行為規範問題、人緣差、家庭關係緊張等,這些問題都可能進一步影響病童的心理發展,等到他們進入青少年或成人期,就有比一般人更高的比例會衍生出更嚴重的行為問題,包括酗酒、藥物濫用、犯罪行為,同時也比較容易發生離婚、重大車禍等生活事件。

 

  在門診經驗中,他說,有的父母以為自己不會管教或早期疏於照顧孩子,才會讓孩子產生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問題,因此心中常常懷著愧疚,另有的父母則認為孩子是故意表現出過動或分心的行為,因而使用很嚴厲的方式來管教孩子,這兩種方式不但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導致更多的問題,事實上,他說,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主要病因是大腦的多巴胺及新腎上腺素這兩種神經傳導物質分泌不足,導致大腦額葉的功能不足,無法行使像一般兒童的注意力及組織能力,也無法控制其活動量,因此目前對此症的藥物治療,最常用的就是大腦刺激劑。

 

  服用之後,可減少病童的分心、增加家庭作業的完成度、減少肢體過度活動、增加耐心及挫折容忍力,也同時減少親子之間的對立緊張關係,大約七成到八成的病童對藥物有正向反應,然其副作用則包括食慾減少及睡眠困擾,使用時若能由小逐漸增加劑量,可減少副作用的發生;若大腦刺激劑的治療效果不好或病童無法容忍副作用,才會考慮非大腦刺激劑,包括抗憂鬱劑或是最近上市的思銳等。

 

  另一種治療方式就是行為治療,利用鼓勵、代幣等正增強方式促進正向行為,用剝奪權利、暫停等方法減少負面行為,可以同時在家庭及學校實施,並且必須連續作記錄,以便觀察其進步情形。

 

  陳信昭表示,依國外的研究,藥物及行為治療合併使用,將可收相輔相成的治療效果,所以,只要能讓孩子及早就醫,就能幫助孩子身心更健全的成長,避免日後發生遺憾。

 

感覺統合治過動兒 不怕藥物副作用

 

記者黃微芬/南市報導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治療,目前雖有長效型的藥物可以使用,只要一天服用一次就好,惟畢竟有副作用且學齡前的病童也不適合使用藥物,因此也有不少家長是尋求感覺統合治療,利用一些特殊的設備及目的性的活動,提供且控制感覺輸入,並整合這些刺激使孩童自主地產生適應性反應及得到滿足且愉快的經驗,達到改善的效果。

 

  台南市立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陳文琳指出,注意力缺損過動症(ADHD)的特徵,包含注意力不足、過大的活動量,和衝動的情緒與行為等,通常病童還會合併發生其他發展障礙,如感覺統合失調、學習障礙、情緒障礙及人際關係困擾等,因此ADHD的孩子在治療上,包含藥物治療、家庭支持團體治療、行為治療、感覺統合治療等。

 

  他說,復健科對過動兒的治療,主要以感覺統合治療為主,行為治療及生活規範為輔;也就是利用一些特殊的設備及目的性的活動,因人而異,提供且控制感覺輸入,尤其是前庭覺,本體覺和觸覺的刺激,並整合這些刺激使孩童自主地產生適應性反應及得到滿足且愉快的經驗,通常如果病童對刺激的反應能力良好,只要三個月就有改善效果,避免影響其正常的身心發展。

 

  要釐清的是,陳文琳說,好動不等於過動,很多家長看到孩子整天都靜不下來,都很擔心孩子是過程兒,其實醫學上「好動」與「過動」並沒有劃上等號,需要身心科醫師的鑑別診斷。

 

  因此他建議,家長要是發現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有問題時,先不要認為孩子是故意的或懶惰學習,不妨尋求專業的醫師或職能治療師,評估找出孩子的問題,唯有越早介入治療,才可避免以後的學習障礙及人際關係不良;通常3歲至8歲是感覺統合治療的黃金期,孩子的可塑性較高,治療效果也較理想。

 

  此外陳文琳也澄清,坊間有打著「附設感覺統合」口號的幼托機構,充其量只是給予感覺刺激而已,與真正感覺統合治療是有目的給予刺激,並得到需要的反應有所不同,家長不用過度迷信這類的幼托機構,有問題還是尋求專業的協助才好。《2008/04/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ylin71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