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事的孩子長大工作機會高四倍



你會不會怕孩子長大後找不到工作?

或者根本不想工作..也不會工作...那麼就別一手包辦所有的家事 ..放手..放手..讓孩子參與..

有參與才有學習,才有成長..要期中考了,孩子一樣得拖地清理做好份內的家事比考試重要 ..真的..

根據專家學者的研究,孩子做家事不僅可以養成勤勞的習慣,更可以學到許多能力,獲得自信心與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

筆者的女兒國一參加學校舉辦的露營活動,晚上打電話回家,既興奮又驚訝的說:「爸,我不知道我們同學都不會煎蛋,

現在大家都在排隊等我煎蛋給他們吃呢!」假如一個國小低年級的孩子,媽媽告訴他:「小寶,垃圾車來了,請你幫忙把

垃圾袋綁好,然後拿去垃圾車好嗎?」當小朋友接到這樣的請求後,他就要開始思考,垃圾袋要怎麼綁,才不至於沿路掉

垃圾;綁好之後要開始分析、判斷、選擇並且做決定,要經由哪一條路徑拿去垃圾車。分析的結果,甲路線的張家有一條

狗很凶,乙路線比較近但是路燈太暗,丙路線比較遠 .但是路燈較亮。

判斷的結果,丙路線比較安全,他要選擇安全的路徑,所以決定走丙路線。當小朋友把垃圾拿到定點後,垃圾車還沒到,

他是要放著就走,還是要遵守垃圾不落地的規定,等垃圾車來了再將垃圾丟上去。這就是他表現責任感的時候。不要小看

一件小小的家事,它可以培養孩子分析、判斷、選擇、做決定以及負責任的能力與態度,大人不可不察。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韋朗特曾經追蹤研究一組青少年達數十年,發現這些孩子在童年時期參與家務工作做得較多的人,

比做得較少的人,成年後在人際關係方面有較好的表現,獲得高薪工作機會的可能性高四倍,失業可能性則少十五倍。

此外,前者也比較樂觀而有充實感,後者犯罪的可能性則比前者高。

鄭石岩教授也表示,臺灣社會因為經濟生活方式的改變和工業科技的不斷提升,造成社會變遷加速。我們想要下一代有

良好的生活適應能力,就必須提早訓練,而最好的訓練方式,就是指導孩子做家事。因此,如果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

捨不得讓他們做家事,反而剝奪了他們學習的機會。

對待小孩有兩個原則:(一)事先的約法三章(二 )事後毫不妥協。

12個寵壞孩子的方法

1 .有求必應

打從孩子出生開始,你就給他所有他要的東西,如此一來就算他以後長大成人,他還是會倔強的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

世界欠他的。

2. 他出口成"髒"你一笑置之

當孩子講出不得體的話甚至口出穢言,你卻只是笑了笑,這將會使他認為自己很可愛他說的話很討喜,你的反應不外

乎是鼓勵他下次再挑些更討喜的話來講。

3. 從不訓練他精神獨立

從小一切幫他打點好一切事情由你來負責,等到他20歲時再突然告訴他"自己決定吧 !"我們不難想像孩子們對這種

突如其來且遲來的恩准,反應會是:"#~%&^...."。

4.從不告訴他 你錯了 .

如此將造成他日後嚴重的罪惡感,若我們一直避免把錯字冠諸孩子的不良行為,一直不告訴他孰是孰非,待某日他抵

觸了法律,犯下了父母再也無法替他掩飾的罪行,他還以為整個社會都與他作對,是他自己受到迫害 。

5. 替他收拾所有弄亂的東西

像個名符其實的老媽子一樣地跟在他後面,撿起他丟再地上的書鞋子髒衣服,幫他整理房間做東做西打理一切,養成

他日後推卸責任,將別人的好意當成是理所當然的惡習。

6.毫不限制他的食物

小心啊!雖然碗筷洗了餐具消毒了,孩子嘴巴吃得乾淨,腦子吃的卻是垃圾。

7.常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日後父母離婚了家庭破碎了,你也不用為孩子麻木不仁無關痛癢的反應感到震驚與不解。

8. 當他的搖錢樹

若金錢對他們而言太容易到手,想買東西時只要他們搖一搖吵一吵錢就掉下來了, 不讓孩子明白金錢是要靠自己的

努力去賺取的,如此要他們如何能了解"錢歹賺",如何使他們能有正確的金錢概念。

9. 滿足他所有的口腹之慾

當你自始至終永遠滿足他的需求時,你會發現一次的拒絕,就足以對他造成傷害極大的挫折感。

10永遠站在他這邊

站在孩子這邊固然是好的,但要永遠嗎?當孩子真的犯錯時呢?你能想像這種心態----都是別人不好他們都對我的孩

子有偏見,會造成他日後一生多少問題嗎?永遠站在孩子這邊,永遠教他與鄰居師長警察對立,不過是提早讓他走上

不歸路罷了。

11. 我就是拿他沒辦法

當孩子們闖了大禍犯了大錯,若你只是一次又一次拿這句話來搪塞,替自己的不是找藉口找台階下,孩子們以後如何

能尊重你呢?他難道不會想:"既然沒辦法那就乾脆讓你一輩子都沒辦法好了"。

12. 準備過悲慘的一生吧

想寵壞你的孩子嗎?想培育出 不負責任的下一代嗎? 很簡單,照著這12條法則去做,保證你一生會是悲慘的!

1. 我是否經常注意子女讀書情形及生活規律

2. 我是否非常注意子女考試成績好不好

3. 當子女的成績稍有進步時,我是否給他讚美和鼓勵

4. 當子女學業成績退步時,我是否先安慰他一番,然後鼓勵他要加倍努力

5.我是否常和子女討論功課,且熱誠的提供意見

6. 我是否鼓勵孩子多學習有益的活動,如:學樂器、樂意答應購買

7. 我是否對子女功課所需的書籍、文具,樂意答應購買

8.我是否經常和子女討論他未來的目標

9. 我是否讓子女了解我對他未來的學歷和職業,有較高的期望

10. 我是否經常和學校老師主動連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ylin71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